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风采 > 忻州五中“13150”工程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总结

忻州五中“13150”工程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总结

2009年10月08日 18:26:31 来源:山西省忻州市第五中学 访问量:1080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环境下地理教学模式设计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的基本因素。信息时代向我们21世纪新一代公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有责任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其核心就是尊重学生发展差异,积极创造各种条件,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精神,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使各种各样的人才脱颖而出,使信息技术教育成为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成功基石,同时也成为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的新平台。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征,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表达直观、丰富的教学内容。因此,改革教学手段、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动态、直观、开放的地理学习环境,构建全新的地理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重点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地理教学模式设计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标
该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地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增强地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地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此为基础形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地理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三、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运用李克东教授的行动研究操作模式,直至研究取得预期效果。
(二)文献研究: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理论书籍,及时摘录有关先进的理论与经验,初步拟订课题研究的框架,制定措施,对合理的进行科学总结。
四、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
1、学习现代教育基本理论。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增强地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地理教师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能充分地展示自我,自主建构。我们采用分散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学习教育新理念,了解教学新动态,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建构主义与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等论著,观看了一些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秀课例┉┉从而统一了思想,使全体参与课题的教师正确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迫切性,同时也要看到在应用中的艰难和复杂性。通过一系列地学习、研究活动,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教师逐步确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理念。
2、分层、分阶段开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培训
课题组根据地理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相应地制订培训计划,实施分层、分阶段培训,提高教师应用能力。通过培训课题组的教师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如,学会了收集教学资源,学习了多媒体技术,制作各种课件,运用Excel计算成绩,绘制表格,处理信息等。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的培训
课题组首先组织参与课题的教师,采取自学与集体形式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关理论知识,就“课程整合的模式”、“课程整合的方法”、“课程整合的环境和工具”、“课程整合的案例”进行了解和学习,以便课题组的教师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模仿,开展整合。应用“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更新理念,在实践中提高整合能力。
4、开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学中检验。两年来,我组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地糅合在一起,每隔一段时间在组内举行一次观摩课,课后上课教师对观摩课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同时听课教师也作出集体评价,帮助讲课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整改。整改后,教学方案再实施直至达到有效的整合。课题组教师对整改前和整改后的教学情况,在学生之间进行问卷调查,90﹪学生喜欢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上课,并认为整改后的课,老师语言精练、操作自如、结构紧凑,信息资料利用的有效性增强。也有一些学生反映,用多媒体上课,自己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感觉很疲劳。
五、研究阶段成果汇报
一、教师观念日益更新。
1、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正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激励者。
2、是学生观的转变,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教学中,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自主评价,逐渐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建构者。
3、是媒体观的转变,教学媒体由原来帮助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二、提高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通过培训、实际操作运用,课题组的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多媒体制作能力,能制作一些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在学校举行的制作课件大赛这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三、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
通过培训、实践、研究,并结合学科具体内容,初步形成了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三种教学模式。
a、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信息技术提供或模拟真实环境的情景,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教学中突出思维的挑战与刺激,支持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寻找并发现问题。问题探究教学的教学步骤:创设情境——问题目标——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线索和方法)——协作学习(学生讨论、交流)——效果评价。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是我们主要实践的模式。课题组张老师曾运用这种模式教学《治理黄河》一课时,2007年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电教能手评选活动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荣获“省电教能手”称号。
b、网络查询教学模式。网上资源丰富、更新快,并可方便地共享。充足的信息源,弥补了传统教学中信息仅来自教师和教材的局限,为学生建构地理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网络查询模式的教学步骤:明确学习目标——布置任务——上网查询资料——整理分析信息——相互交流——教师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课题组的张老师在教学《黄河》一课时,在课前首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她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有“功”的,但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是有“过”的。请同学们收集相关材料,说说黄河的“功”有哪些,“过”有哪些?任务的完成可以采用单独进行或合作完成的形式。在上课的时候,有的同学用U盘带来了他的材料,有的同学把从电脑上收集的信息通过整理写在了纸上,还有的同学带来了相关的VCD光盘,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展示了自己的成果,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同学们查到的材料远远超出老师的预料。整节课上,气氛活跃,场面生动而热烈。也有的同学把他收集整理的材料发到了她的电子邮箱进行交流。
c网络游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游戏竞赛训练学生分析信息并作出决策的能力,通过多人共同参与的网络游戏培养学生不同个体之间互相协调合作的能力。具体教学步骤:明确游戏主题与目标——分析教学对象——学生展开游戏——游戏中交流——展示成果——教师总结。如在学习“中国行政区”时,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省区的轮廓和位置,设计了练习和比赛两个模快,练习时,让学生拖动省区的轮廓对号入座,计算机作出相应的反馈并给出成绩。在游戏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竞赛,决出优胜组。
四、推动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逐步提高。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师在从事探索性研究活动的同时认真学习先进理论,逐步积淀了一定的理论功底,撰写的课题论文多次获奖和发表。
六、体会与思考
作为应用性的课题研究,它的价值取向应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行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改善。两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也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课题不断向纵深推进,课题组觉得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进行深入思考。
1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大部分能够自如地运用网上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但是,如何筛选整理这些信息,将有用的信息为我所用这一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学科还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另一方面,由于一部分学生来源于农村,家中有电脑能够上网的学生很少。活动的开展以在学校为主,只能将家里有电脑的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他们把各类信息传递给班级里的学生。
2、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还局限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层次,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教师教学工具,而没有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开展网络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是今后课题研究中要讨论解决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揭示了新的教学认识规律,成为本次课程改革重要的认识论基础。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情境教学、随机访问教学、支架式教学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积极借鉴这些教学模式,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忻州五中课题组
                                            20093

编辑:03500405
上一篇:改过徙善,完善自我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山西省忻州市第五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忻州市忻府区和平中街6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